现如今数据泄露已成常态|保护个人信息不是“走钢丝”-k8凯发游戏


现如今数据泄露已成常态|保护个人信息不是“走钢丝”
作者:新财网 发布时间:2020-10-22

 说到个人信息保护,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

  装修公司为什么知道你刚买了房子?电商平台为什么知道你在其他网站搜索的内容?听了节网课为什么培训机构的销售电话就开始狂轰乱炸?据统计,中国网民人均使用56款app,它们获取了多少关于你的信息?又用在了哪里?有没有偷偷拿去交易?当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应该如何维权?个人信息到底放在哪里才足够安全?
  根据有关采访的信息贩卖者和金融家称,个人数据在中国普遍都能买到,保险公司、银行、高利贷企业和骗子都能以极低的价格购得个人数据。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超8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面对万物互联的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谈个人信息保护,很大程度就是在讲个人数据保护。个人数据法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数据确权;随着个人数据量的膨胀,指望公民自己管好自己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作为一个自然人,你有多少数据?要搞清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查询公安、民政、卫健、医保、住建、交通、税务等几十个政府部门,水、电、气、网等市政服务单位,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外加各大互联网平台的个人账户信息,即使这样也不能完整包括你实际拥有的数据量。
  要凭个人的力量妥善管理好这些数据,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个人数据不能一直锁在抽屉或保险柜里,一旦拿出来使用,就会有泄露的风险,况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早已经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服务器里。我们如何确保这些原本属于个人的数据不被滥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日益凸显的问题。由于社会观念、信息产业、科学技术以及立法规划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有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因此直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对个人信息不进行保护。
  2020年10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议案。草案规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5%的额度甚至超过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规定“最严”的欧盟。
  公民的姓名、身份证号、个人行踪等被泄露倒卖、上网数据被社交平台偷偷收集分析、网站制定“霸王条款”获取个人隐私信息……这些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乱象因背后利益的驱使,严重危害了国家信息安全和公民的安全感,如今都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得以刮骨疗毒。
  不过,我国法律对于公民信息保护法尚未成熟,当然,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仅凭一条刑法修正案是远远不够的,不可能解决个人信息保护的所有问题。
  除了呼吁国家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政策外,我们自己能做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在公共场合,不明由来的wifi千万不要连。
  二、个人电脑要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并且及时更新,以防木马病毒等盗取个人信息。
  三、将极其重要的个人信息与互联网隔离,可以将其转移到u盘上,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个人电脑被入侵所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传输涉及个人信息的文件时,使用加密技术。
  四、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网民应该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资料,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泄露包括住址、手机号、等个人资料。现在,一些网站要求网民通过登记来获得某些“会员”服务,网民对此应该十分注意,要养成保密的习惯,可以用一些虚假信息来应付对个人信息的过分要求。

来源:http://www.xincainet.com/index.php/news/view?id=248294


网站地图